【觀展心得】2025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

前言

在Automation Taipei的最後一天,匆匆前往南港展覽館觀展。因時間有限且許多廠商於下午三點就開始進行撤展作業,只前往了幾個重點廠商的展區參觀,並記錄下個人所見的產品與應用。

今年最大的變化無非是機器人的應用有爆發性成長,數位孿生與永續製造的產品也趨於成熟,讓注重人機協作與循環經濟的工業5.0概念逐漸被產業界所重視,成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

心得統整

  • 人形機器人是今年自動化展所主要的看點之一,展現國內機器人供應鏈的實力,但在國內工業場域仍未有落地的經驗,期待未來落地後的成效及發展性
  • 許多廠商將智慧餐飲機器人作為進入民生領域的敲門磚,這裡指的智慧餐飲機器人非目前市面上所常見的送餐機器人,而是能與點餐機連線,執行餐點製作的智能機器人,這次的展覽中可見製作調酒、飲料及鬆餅的應用展示
  • Nvidia推出的Jetson系列運算平台為機器人發展快速推進之關鍵,眾多廠家的機器人產品皆是基於Jestson運算平台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同時也讓Nvidia的生態圈迅速擴大
  • 「中系硬體+台灣軟體」是目前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其中一個面向。有待觀望未來是否會與國安議題進行掛勾,改變未來的發展方向
  • 工業4.0、邊緣運算及智慧製造等技術已成為成熟的產品,且基於這些基礎上將入機器人與AI技術的導入,進行應用的升級

所羅門 SOLOMON

所羅門在AI浪潮湧起下成為眾所皆知的公司,這間公司於1973年成立時以代理電子零組件起家,近年轉型為提供AI與視覺辨識技術的解決方案。所羅門在這次自動化展中推出新一代的輪型雙臂機器人,使用Nvidia Jetson Thor運算平台作為機器人的大腦,並整合了Nvida的視覺語言模型Isaac GR00T N1.5及模擬平台Isaac Sim,讓機器人能夠接受自然語言的指令並在虛擬環境中。

所羅門的機器狗魯夫是由宇樹科技(Unitree)Go1機器狗與所羅門開發的軟體整合而成,讓魯夫擁有自動規劃路徑、視覺辨識及語音控制的能力,能夠投入於工廠巡檢的應用;人形機器人Sora則是將Unitree H1人形機器人與所羅門開發的軟體進行整合,Sora能夠直接接收自然語言的指令並執行作業,不須再經由模擬的經驗累積來訓練機器人的思考模型。

所羅門也展示了協作型機械手臂與AI技術的整合應用,右下圖為AI導引巡檢協作手臂,可藉由3D畫面生成最佳的巡檢路徑,並透過2D的AI模型完成檢查及瑕疵判定;左下圖為亂堆物件的取放,可先透過視覺辨識判斷籃子內各項物品的姿態及角度,再藉由模擬平台規劃出手臂的最佳取放路徑,以避免手臂於運動時干涉及排除機構移動的奇異點。

達明機器人 TECHMAN ROBOT

身為全球前三大協作機器人廠商的達明機器人,在自動化展推出首台國產自製人形機器人—TM Xplore I,搭載了NVIDIA Jetson Orin運送平台,並使用輪式底盤及22軸自由度的機械手臂,提升了作業的靈活性。在機械手臂的終端則是使用Schunk人形五指機械手,強化了機器人作業的精密度。

另一個亮點是AI Cobot Chef 鬆餅機器人,為達明機器人、Nvida與工研院的合作開發案,藉由AI視覺辨識、3D建模與運算技術的整合,僅須使用手機掃描廚具,就能在一小時內完成3D建模及生成物理參數,並且透過模仿學習的方式,讓機器人學會烹飪的技巧。

Al Cobot Chef 鬆餅機器人在現場展示了鬆餅製作的應用,透過兩支機械手臂的相互配合,完成鬆餅糊倒入、鬆餅翻面、壓實及平底鍋握實穩固的動作。

有利康科技 Vicomm Technology

有利康將無人搬運車、視覺辨識技術及Nvidia Omniverse平台進行整合,打造無人且智能化的便利商店,並將場域內的狀態以無人搬運車的第一視角投放於螢幕上,助於現場的即時監控。

台灣歐特柏科技 Otobro

歐特柏在今年直接將大型的倉儲設備搬到自動化展中,展示各式舉升機器人與自動化分揀設備,其中最吸引眾人目光的是HaiPick Climb閃攀機器人,HaiPick Climb閃攀機器人除了能夠前往對應的貨架區自行取貨,還能在貨架上爬升以進行取貨及放貨,突破眾人認為AGV只能地面行走的思維。

HaiPick Climb閃攀機器人是箱式倉儲機器人技術領先者—海柔創新科技(Hai Robotics)所開發之產品,歐特柏是目前台灣唯一的認證代理商,也特地安排HaiPick Climb閃攀機器人在自動化展進行台灣的首次亮相。

【2025 台北自動化展】Otobro HaiPick Climb 閃攀機器人

台達電 DELTA

台達電致力於電源零組件、自動化設備、基礎設施及各項工業解決方案的開發,在這一波AI及機器人的浪潮下,各項產品都成為了工業發展的剛性需求,讓公司的業績大放異彩。

現場展示了一條虛實整合智能製造示範產線,由台達電自行開發的協作型機器人D-Bot、Omni插件機及RTM點膠機組成。藉由將台達電的整線管理解決方案Line Manager及DIATwin虛擬機台開發平台,與NVIDIA Omniverse、CuMotion、Isaac Sim軟體進行整合,使產線擁有混線生產、機器人智能避障、人機協作及數位孿生的能力,大幅提升產線的智能程度與彈性。

台達電也展示出整合Nvidia Omniverse的數位孿生技術,將協作型機器人D-Bot建模於虛擬環境中,進行產線部屬的模擬。

台灣三菱電機自動化 MITSUBISHI ELECTRIC AUTOMATION (TAIWAN)

經過台灣三菱電機自動化的展區時,恰好遇到當天的產品介紹活動。對於在工控產業的前輩們肯於攝陽企業這間公司非常熟悉,攝陽企業專門在台灣販售三菱電機的相關產品,隨著攝陽企業於2014年成為日本三菱電機的全額子公司後,在去年正式更名為台灣三菱電機自動化,增加品牌與產品的連結性。

今年台灣三菱電機自動化以「循環智造 × 數位工程」為主題,在現場展示新型的控制器、編程與模擬軟體,以及機械手臂與工具機搭配作業的情境。

舞台上的工程師正在介紹自家推出的模擬軟體MELSOFT Gemini,軟體內建了各廠牌的機械手臂、輸送帶及加工機等設備的模型,讓客戶能在產線規劃的初期先使用軟體進行模擬及動線修改,透過數位孿生的技術以縮短建廠的期程。

MELSOFT Gemini也能夠與自家及其他廠牌的控制器連線,進行控制邏輯與干涉動作的確認。現場也介紹了豐田汽車東日本分部實際使用MELSOFT Gemini,進行汽車產線規劃的案例。

研華 Advantech

研華所展示的產品面相當廣泛,從固有的工業控制器、AI瑕疵檢測方案、智慧工廠的整體解決方案至氣液式的伺服器機櫃等,應有盡有。從各項產品的開發中也能發現研華在產品線上的拓展採取打群架的策略,舉例而言,在AI瑕疵檢測方案上找來擁有AI技術的偲倢科技,而在伺服器機櫃上找來了工業設備大廠的廣運協助,透過魚幫水、水幫魚的策略,研華不再只是賣產品,而是成為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也藉此將產業的餅作大。

下圖為這次研華所展出的SkyRack機櫃,透過氣液式監控裝置進行散熱,無須外掛冷水機,有效地減少安裝機櫃的空間,讓客戶在工業場域的配置上更加便利。同時,SkyRack機櫃也通過了半導體設備的SEMI規範,確保了機櫃的性能與安全性。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在今年提出了新的品牌策略宣言「Edge Computing & WISE-Edge in Action」,將協助客戶導入邊緣運算的技術,以優化工作場域的效率及協助決策判斷,而WISE-Edge就是目前研華主打的解決方案,將場域內的資訊串流進行標準化整合,並透過感測層進行相關參數的收集與傳遞,形成一座本地的數據中心,再由AI協助進行決策。同時,也能搭配WISE-IoT iEMS軟體,作為場域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對於各項能源指標進行追蹤及盤點,也因數據的整合而降低了碳盤查的難度。

華碩智慧物聯網 ASUS IoT

ASUS IoT是華碩在2019年所成立的子公司,專注在AI及IoT領域的解決方案開發,產品範圍橫跨嵌入式系統、邊緣運算裝置、整合式平台系統及AI解決方案。

ASUS IoT在這次的自動化展中展示了一台機器手臂咖啡機,這台機器手臂咖啡機是與新加坡Crown Digital共同開發的產品,由ASUS IoT供應工業主機板及AI視覺辨識技術,Crown Digital則負責機械手臂控制、咖啡機設備與點餐系統。

西門子 SIEMENS

身為工業技術領先者的西門子,在這屆自動化展中展示了智慧製造、工業AI與數位孿生及工業應用之三個面向的產品。

首先看到的是西門子與逢甲大學ROSO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共同開發的工地噴塗機器人,整合Simove AGV及KUKA的機械手臂,作為因應建築產業人力短缺的解決方案,並可藉由機器人的精準操作,達到提升施工品質及降低工安意外發生率的好處,實現智慧營建的目標。

在智慧製造的部份,西門子著眼於未來電動車與電池產業的蓬勃發展,打造了Battery Automation Framework以協助電池製造商在遵守客戶標準及相關規範的狀況下,迅速地轉換產線的參數及HMI畫面,提升了生產的彈性度。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P.M.C

移動型協作雙臂機器人是精機中心於這屆自動化所展示的亮點之一,移動型協作雙臂機器人是由精機中心自行開發的多軸同步控制技術、兩支協作型七軸手臂、多連桿機構的身形機構、Laser SLAM導航與全向輪底座等技術所組成,並曾於今年元旦的總統府升旗典禮中進行跳舞的展演。

這個機器人擁有兩支七個移動自由度的協作型手臂,加上可讓機器人達到彎腰動作的身形機構,讓機器人的活動及操作更加靈活。而在腳的部分,使用了俗稱麥卡納姆輪的全向輪機構作為底座,並搭配高精度的SLAM導航,賦予機器人於狹窄空間的轉向活動能力及路線規劃的能力。

在這次的自動化展中,將半導體廠的晶片傳送盒搬運作業作為動態展示的情境,對於一台機器人來說可是輕而易舉,但對於產線空間規劃錙銖必較的半導體廠來說,機器人龐大的體積可能會是運行空間規畫的一大困難點。

愛普生 Epson

日本工業設備廠商Epson與台灣兩間代理商夥伴茂綸及澄觀一同參展,展示的亮點可分為機械手臂產品、視覺辨識及生成式AI於工業應用之三大方向。Epson在這次自動化展中也推出了新產品—LS50四軸機械手臂,並動態展示於堆棧情境的應用,同時也展示六軸機械手臂於CPU組裝的作業;在視覺辨識技術的部份,展示了視覺定位技術於散熱片對位貼合的情協;最後,將生成式AI應用於塗膠參數的修正及螺絲鎖磅的應用。

Epson將機械手臂、視覺辨識及生成式AI進行整合,以整體方案的形式將產品分散打入各產業應用中。

但在現場最吸引觀展民眾的設備莫過於是下圖的調酒機器人了,在點餐介面上點選餐點後,機器人馬上進行餐點的調酒服務。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 (MiR) & Universal Robots (UR)

晶圓自動測試機台廠商泰瑞達旗下的兩家機器人公司MiR與UR在這次的自動化展中一同聯展,泰瑞達分別在2015年收購UR及2018年收購MiR後,從晶圓自動測試機台機台跨入了機器人領域,瞄準未來的機器人商機。

UR15機械手臂夾取著桶裝水瓶,並左右移動,以展現運動控制的穩定性。UR15機械手臂的特點是在能承受15公斤高負重且進行5公尺/秒的快速移動。

下圖則是同為UR所推出的UR7e,UR7e是輕負載型的機器手臂,負載能力為7公斤,作業半徑為85公分。UR7e主打程式編寫簡易、簡易部署、靈活操作及協作安全性,並搭載自家開發的教導軟體PolyScopeX,讓操作者能夠輕鬆上手操作程式的編寫。UR7e也採用了Nvidia Jetson運算平台及Isaac函式庫,加速了機械手臂運行的效率。